导入数据...
  
 
招标采购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协作长效机制--以教育科学学院为例
[四川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武装部]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26日
  查看:522
  来源: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上午好!很荣幸能代表教育科学学院学工组老师参加本次辅导员论坛发言。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高中阶段的主要教育功能表现在将学生送进大学,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也是上大学,忽视了情感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导致高中与大学的衔接出现裂缝。在此社会背景下,近年来,我院在及时介入特殊学生个体事件时发现,这些学生的家庭都存在某种程度的问题,比如,经济困难、单亲、父母感情不和,更多体现在家长对学生教育、心理引导等方面的缺失。为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家校协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院建立常规性、针对性、研究性的家校协作机制,开启基础性常规工作,保障家校协作顺利进行。依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项目,开发家校交流平台,探索家校协作的新途径。通过点面结合,收集反馈信息,完善家校协作考评体系。

三、具体实践措施

第一、制度建设,制定了《教育科学学院学生工作组关于加强家校联系工作的意见》,建立家校联系信息库。坚持传统家校联系方式,如打电话,给家长写信等,但是,传统方式的覆盖面有限,在此基础上,我院不断开拓出家校协作的新途径。

第二、建立家校通短信平台。我院于20136月与成都风行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每条0.06元的价格使用家校通平台的合作协议,并签署一次性购买10000条短信的产品服务合同,正式在三个年级(当时2009级因为面临毕业未启用)学生家长中进行家校通。2013级在9月已启用该平台。

第三、家长座谈会。每届新生入校时都组织家长参加座谈会,介绍学校、学院发展,各专业特点,解答广大家长关心的实际问题。

第四、建立家长群及网上家长委员会。制定《家长委员会管理制度》,网上推选家委会主任,2013级家委会主任由心理学专业张杰钰妈妈担任。

 第五、建立学讯通网络平台

第六、定期家访与不定期家访相结合

2010年以来,我院学工组老师连续四年在暑期开展家访工作,平时针对特殊个体学生分别走访(如2009级邓某青白江、黄某中江,2010级冯某自贡等),四年中我们的脚步基本遍布了四川省的东南西北,在学工组老师们的坚持和努力下,我们在家访中拉近了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的距离,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全方位、深层次发展。

四、现阶段取得的初步成效

第一、家长受益。在家校协作中,我院老师不仅送温暖给学生,还利用教育学专业优势,送教育给家长,家长们及时了解教育政策、就业形势,提高对学生的教育意识,形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强大合力。

在对2010级冯某同学家访时,冯妈妈非常惊讶地表示,以前只听说小学老师家访,没想到大学老师也家访,在访谈中她了解到学校的资助政策、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等较关心的问题。家访后家长通过家校合作及时掌握学生的在校表现、实习情况等,实现了有效互动。

第二、学生得实惠。通过家校协作,学生更真切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不仅是物质上的帮扶、学业上的督促,还有精神上的支持。尤其是特殊个体学生在家校协作中受益良多,在关键时刻能悬崖勒马,顺利完成学业。

2009级黄某由于沉迷网络游戏而多科不及格,老师及时将此信息告知家长,和家长通力协作。最后,该生顺利毕业。今年729日,他给辅导员发来短信:“马??,暑假耍的开心,感谢之前的帮助,今天得知教师公招考试第六名入围,进入体检。这种好消息我觉得应该和你分享一下,三证在手就是底气足。太感谢你了!我太感动了。祝假期愉快,全家幸福。”

第三、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家校协作机制弥补了学校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方面的劣势,弥补了传统家校联系方式的不足,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辅导员也是家校协作的受益者,通过“一对多”的信息沟通模式,减轻工作量。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模式,辅导员看到了学生在学校不曾表现的另一面,更全面、更生动地认识学生。家校协作对辅导员而言是种学习历程,在看、听、说、走中,辅导员增强了职业认同感、责任感,更激起对学生工作的热爱之情。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