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交流学习 提升自我----2013年“两校”辅导员互派交流学习的总结汇报
时间:2013-12-26 11:38:26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武装部   查看:2099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我到东北师范大学交流学习的所见所闻。首先,非常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次交流学习机会,让我有机会接触、学习到更先进的工作方法,具有了一次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的难得机会。在这里我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个人觉得东北师范大学在学工这条线上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认识不到位的地方,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我到东北师范大学学习的学院是政法学院,政法学院共有学生821名,共有辅导员4名,其中专职辅导员3名,“1+3”兼职辅导员1名。与我进行交流学习的辅导员老师是2010级专职辅导员王贵新老师, 2010级有思想政治教育、法学、行政管理、国际政治共4个专业。我在交流期间主要参与了该院的研究生推免、学习奖学金评定、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定、国家助学金评定、党员发展、毕业生信息核对及毕业生就业等相关工作。

我主要从学生管理、辅导员队伍建设、树立典型这三个方面进行总结汇报。

 

一、    学生管理----看似“无为而治”,实则“制度约束”

东北师范大学在学生管理上看似“无为而治”,实则“制度约束”。辅导员老师不再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习,而是从制度上进行一些规范强制性地约束,进而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1、大一新生集中上晚自习

为了能让大一的新生能尽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同时能尽快地调整学习状态东北师范大学要求每个学院为大一的新生安排固定教室,集中上自习,从大一开始就让他们养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

2、考试阶段化

学习是一种日积月累的过程,而不是期末最后一个月 “临阵磨枪”,东北师范大学期末成绩由3个部分组成:期中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这样有利于督促学生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有利于鼓励平时学习较为刻苦的同学,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期末一次考试论“英雄”的情况。

3、寝室分时段供电

众所周知,寝室是学生在学校期间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有些学生的大学时光是在寝室中打游戏消磨掉的。为了避免学生过分地呆在寝室中沉迷于网络、沉迷于游戏,东北师范大学寝室是分时段供电,周一至周五供电时间为上午6:00—8:00,下午15:30—23:00,周末全天供电,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为了上网或打游戏而逃课。

4、免费师范生管理

2007年开始,东北师范大学开始招收公费师范生,对师范生的管理除了学校制定相关制度保障外, 在公费师范生中开展时代与师魂主题论坛、参观校史馆、师魂报告会,观赏电影《冯志远》,师魂大讨论等专题活动,向免费师范生展示该校优秀校友的先进事迹和精神风貌,促进学生理解认同充满爱,有本领,能吃苦,肯奉献的当代教师典范的基本价值取向,引导师范生树立从教成才的职业理想。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辅导员“轻松”,职能部门“繁忙”

在东北师范大学交流的这两个月中,给我最大的感触之一是辅导员“轻松”,职能部门“繁忙”。虽然我们的人数是要比他们的人数要多一倍,但每个学校的学工工作都是大同小异的,咋个差距就这么大呢?最后在接触到他们的管理理念后,或许有了一个模糊的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对辅导员开展了多项培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辅导员老师,学校辅导员主要由3部分组成:专职辅导员,“1+3”兼职辅导员和“2+3”兼职辅导员,其中专职辅导员基本上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兼职和专职辅导员的比例大约为1:1。辅导员的年龄基本上在22—32岁之间。

辅导员培养

、交流学习。学校每年选拔优秀辅导员参加国内国际交流、考察和进修深造。据了解,该校的专职辅导员基本上都被选派到国内其他高校进行了为期1-2月的交流学习。同时学校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利用东北三省高校辅导员培训,每年不定期针对辅导员进行集中学习、培训。

、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支持辅导员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攻读相关专业学位,鼓励和支持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同时学校每年专门安排预算,用于辅导员培养,包括辅导员科研课题立项、辅导员交流项目等等。

、“周讨论、月交流” 学习讨论班。

全校辅导员按照所带学生年级划分为四个组,每人每月选取1个学生工作案例进行研究。每个研讨组隔周进行“周讨论”,每月“周讨论”结束后推选2名代表在“月交流”会上发言。学校以项目制的方式予以推进,每个被推为校内交流的案例,自然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科研项目,给予科研经费支持。

、杂志,期刊。为了促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学校专门为每位专职辅导员配备了思政方面的杂志,诸如:“思想教育研究”、“思想 理论 教育”、“高校辅导员学刊”、“高校辅导员”、“中国高教研究”等。

、四年停一下,专职科研一年。学校要求每位辅导员只要工作满四年,就暂时不带学生,由学工部安排一间办公室,学校对其进行一个为期一年的科研项目支持,这一年中的所有待遇不变。

辅导员的轻松,主要表现在辅导员日常事务上不那么繁琐,基本上都能够按时上下班,基本上不加班。但同时辅导员的压力也很大,他们主要的压力来源于科研方面,比如:每一次的“周交流、月讨论”。

职能部门的繁忙,主要在于在很多工作上他们不是进行一个汇总,而是进行决策。比如学生资助,每个辅导员只负责基本信息的收集和上报,而具体的资助等级及金额是由资助管理中心进行决定。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和东北师范大学的管理理念有关。由于学工部的很多工作需要相当熟悉相关的政策、法规,同时也需要一些经验。而对政策、法规相当熟悉,并有经验的恰恰是职能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所以由他们来做抉择,来推动一些工作,将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和目标的达成。

三、    树立典型----模范带头作用

为了能以榜样感人、榜样育人,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形成学习先进、学习榜样的氛围,同时体现榜样就在身边,东北师范大学组建了一些学生团队,在这些方面起到积极地作用。

1优秀学生百人团队”----针对在校学生

东北师范大学从大一至大三学生中推选产生了优秀学生百人团队培育计划,培育计划包括优秀学业学生团队”“优秀学生党员团队”“优秀学生干部团队未来教育家团队,原则上每个团队25人,共100人。对这四个团队进行培育,包括专题教育、素质拓展训练等。

2理想与成才报告团----主要针对毕业学生

东北师范大学每年都会组建“理想与成才”报告团,分别从以下六个方面选取先进典型,进行校内巡回报告:1.学习典范、科研精英;2.思想进步、工作突出;3.自立自强、感恩奉献;4.见义勇为、舍己救人;5.优秀志愿者、支教生;6.品德高尚、全面发展。开展理想与成才报告团巡回报告会是用榜样的力量去感染在校大学生,进而在学生当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短短的两个月结束了,但我的学习还没有结束,东北师范大学很多先进理念、很多先进的方法、很多先进的技术还有待于我更进一步地学习、灵活、应用。通过交流学习,让我感受到了差距,感受到了我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的很多不足,我将努力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做好辅导员这一平凡但不普通的工作。

谢谢大家。

 

编辑: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