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作为“语—图”关系研究之逻辑起点的“形象文本”
[四川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武装部]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4年9月27日
  查看:31
  来源:

作为“语—图”关系研究之逻辑起点的“形象文本”

                 —— 记川师大讲堂第503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作者:李思佳 初审:郝文青 终审:田伟

2024925日(星期三),由四川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主办,四川师范大学学生学术论坛组织委员会承办的川师大讲堂第503讲——作为“语—图”关系研究之逻辑起点的“形象文本”在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学生活动中心二楼顺利召开。

本次讲座,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四川大学吕东老师担任主讲人。吕老师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学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西方文艺美学和文学理论、德国存在主义美学研究。


讲座之初,吕老师以当下最为火爆的国内首款3A级游戏——黑神话悟空以及一张“美诚月饼”事件图片作为切入,并发问:图片所带给人的视觉冲击与文字的差别何在?进而引出形象文本这一概念,并细致阐述了研究形象文本的意义。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视觉文化日益兴盛,“读图时代”的到来是否终结了传统文学呢?许多人因此提出“文学终结论”,认为文字正走向边缘化。对于此问,吕老师以金庸系列小说为例分享了自己痴迷于《天龙八部》被文字折服的亲身感悟,向同学们强调:文字并不输图画,亦有其传意之道。


针对米歇尔的“形象文本”概念的提出,吕老师指出了其直义和比喻义的双重内涵。直义下的形象文本是指文本和形象通过混合媒介所合成的艺术。例如生活中常见的插图、影视剧、戏剧表演等。而比喻义中的形象文本,强调根本不存在单一纯粹的媒介,“纯粹”的文本融汇着视觉性,同样,“纯粹”的视觉再现也融会着文本性,就正如中国古人所言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最后,吕老师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从古希腊“诗画一致”到近现代学者福柯“语—图”关系等关于图像与文本关系的研究路径。吕老师多次提到生活在被图像裹挟的世界,希望同学们多去阅读,感受文字传统文学所带来的魅力。

讲座在吕老师有趣的讲解中圆满结束。文本与图像的结构充满张力,两者可以趋同、互容和转换。希望同学们在“读图时代”的背景下能够正确看待“语—图”辩证关系,不完全被图像裹挟。

 

youth.sicnu.edu.cn  编辑  叶铭晖

 

 

 

 

【编辑:学生工作部、武装部】


(微信扫描分享)